他们的最大支持的赞美。当下属们在餐厅里安心地吃饭时,心中肯定感激领导的一番良苦用心。
第四,注意抓住欢迎和送别的机会。
调换下属是领导常常碰到的事情,没有心计的领导总是认为不就是换个人吗?来去自由,愿去就去,愿来就来,不必拘泥于礼节,搞那些形同虚无的仪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善于体贴关心下属的领导和那些语言“巨人”型的领导也不同,当一个新的下属来到时,语言“巨人”型的领导会过来像这样说;“小刘,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我们这儿亏待不了你的,赶快收拾一下办公桌,准备上马!”而有心计的领导则会预先让人把一切收拾好,而后才说“小刘啊,大家都很欢迎你来与我们同甘共苦,东西都给您准备好了,你看还有什么不够的东西,尽管提出来。”一样的欢迎,前者华而不实,空泛无物,没有一点体贴的味道;后者却没有一个恭维之词,但领导的赞美早已落在无声的行动上。只需一语之间,就分出了高下。
下属调走也如此,彼此相处一段时间,自然会有某个好的合作成绩,也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隔阂。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几件让对方满意的事,以表达挽留的态度和惜别之情。
行贵言轻是中国的传统,用行动来达到感情的沟通,这是最实在的,是领导必须注意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注重其重要价值,感情投资在交际中收效往往是最大的。
给下属以阳光
领导与下属之间是一种权力等级差别的关系,权力是维系这种关系的基础。一谈到权力,有人对它求之若渴,有人对他深恶痛绝,也许这是世人对“权力”的一种误读。因为社会之所以井井有条地运行着,就是因为许多像权力一样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约束着我们的行动,让它们遵守社会准则。
权力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现象。对于领导与下属来说,这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权力就意味着权威,领导必需这种权威,下属也得在这个权威笼罩下的空间中尽量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各项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活度的矛盾,其焦点有领导与下属间移动,而支配权是在领导一方。
很多时候,领导应该放一点权力给下属。当一个母亲放手让孩子跑步的时候,她确信孩子已经能跑了;当孩子在迷朦中被母亲放手后他知道母亲放手的原因――他已经得到了信任。
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四川希望集团的老总刘永好兄弟在管理中施行的“压力原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希望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的经理都不任用饲料行业的人士,而是用一些外行。这不符合一般用人准则。但是希望集团的成功大家都有目共睹。据刘永好兄弟解释说,只要充分对外行人士信任,他们就马上会变成内行人士,而且会融入新的管理模式,取得比饲料行业行内人物更大的成就。
原因何在?权力就是权力。我信任你了,给你权力,你必须得去巩固它,发展它,那么你就得快变得内行起来,愈快愈好。
这与赞美有关吗?当然,而且非常密切。首先权力是一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信任然后释放权力。“信任”是一个很简单的词,却是一个包含深妙玄机的概念,信任产生的心态就是认可,领导只有认可下属的才能信任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信任就是最好的赞美,最具有智慧光芒的赞美,相互信任的彼此心照不宣,共同等待成功的到来。
一位管理学家说过“我相信部属具备必须的技能和设备,能推动我授权执行的任务,于是我得以专心思考策略问题。”信任是哲理意义上的赞美,在它的脚下,一点权力的施予,不但是领导者的自我松绑,而且更是一种本质的需要。
给一点权力吧,这是最丰厚的赞美,就像过生日有一块大蛋糕一样体面的赞美的礼物,这就是领导普照有下属上的温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