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蒙圈的状态。
不仅不理解敌方的意图,甚至连队友的意图也很迷。
这就是交战双方信息差距过大造成的影响。
殷诚这边,信息交流迅捷无比,可以说是快到没朋友。
白起这边,信息交流无比缓慢,可以说是慢到没朋友。
而信息快的这边,战斗力不行,两相比较起来,像是一个敏捷点满的瘦子。
信息慢的这边,战斗力强悍,两相比较起来,像是一个攻击力强的大胖子。
战局在一瞬间,达到了诡异的平衡。
济州这边,李靖的计划好到天衣无缝,完美的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赤裸裸的阳谋。
别说是刘文静,就算是韩信和殷诚来了,也得深陷其中。
可因为刘文静很清楚济州城内什么情况,他完全不需要进入济州城,就可以指挥济州的军队。
因此并不着急和徐道还有司马懿汇合。
反倒是想在外面待着,吸引蒙恬军的火力和注意力。
以防止济州落在他们手里。
青州这边,白起的攻击猛烈的韩信和殷诚根本不敢正面交锋。
可就是因为兵力不足,包围圈缺了一个口子,无法对殷诚和韩信军造成合围。
每次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眼睁睁的看着韩信军和殷诚军逃出自己的视线。
整个战争打的是稀里糊涂,可偏偏,双方的主将还都觉得自己的方案十分高明。
却在实施之中,根本无法推进。
战争又打了两天。
济州这边打的是有来有回。
不管蒙恬和陈庆之怎么攻击,刘文静就是不往济州跑,宁愿和大部队待在一起,冒着被团灭的危险和蒙恬军周旋。
青州这边,白起的粮食慢慢的耗尽,还剩三天军粮,火器的补给也快没有了。
根本不可能彻底打败韩信和殷诚军。
而殷诚和韩信这边,粮食基本上见底了——省吃俭用,最多撑不过三天。
士兵们一人一条裤腰带,打仗之前松开,打完仗下意识的再勒紧。
军队虽然还没出现非战斗性减员,但战斗力几乎是断崖性下降。
曹参着急火燎,心里一边骂王保这个败家子将粮食全都分给了灾民。
又一面担心接下来该怎么办。
难不成双方的粮食都吃光了之后,比谁更挨饿?
谁最后没饿死,谁就是赢家?
韩信倒是让济州派兵运送粮食来。
只可惜李靖看的紧,根本不给他出城的机会。
徐道倒是想带着军队冲出去厮杀。
李靖就只有两万多人,城内的军队三万多。
虽然战斗力有些相差,但趁着厮杀的功夫,偷偷让粮车出去,总是好的。
但司马懿并不赞同这个方案,理由很充沛。
万一他们是故意引粮车出去,想要毁掉济州的粮食怎么办?
一旦济州粮草有损失,传到了前线,太子军的士气岂不是更低迷?
司马懿说的有道理,徐道不得不承认。
毕竟第一次试探性运粮食就是他亲自带队,要不是跑得快,直接就被李靖的伏兵连人带粮车都烧了。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又僵持了两天。
到了第三天,终于,济州和青州战场上的统帅们,算是彻底发现自己的计划行不通了。
白起这边也知道,自己还能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而且这进攻必须要在明天之前就要发动。
因为今天之后,粮食就彻底没了。
如果这次进攻不成功,那么不用对方追击,军队就会完蛋。
而且因为粮食即将消耗殆尽,战争又无法结束,军心已经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