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不知道!(3 / 4)

书这东西,许多文官终其一生都没能混上一个,楚宁这种动不动就对百姓动刀动枪的家伙,不仅两样都有了,还是上百份!

几乎江南所有的县都有这东西送来,现在楚宁消失了三个月了,仍然不时有这东西送来。

可是,如果你直接说楚宁的坏话,对不起,百姓们更直接,那就是动手,用拳头告诉你什么是众怒。

“你去安排一下,挑选几个对海外比较了解的人,派去倭国,跟着郕王学习,准备接替他镇抚一职!”朱祁镇开口说道。

朱祁镇似乎纠结了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像楚宁和朱祁钰说的,楚宁在离开大明之前专门给朱祁镇写了一封信,信中就提到了关于找人接替朱祁钰的事。

这件事因为楚宁的失踪,被朱祁镇放在一边了,在他看来,朱祁钰镇守多一年和少一年,对大明的影响并不大,反正朱祁钰也不可能在那里自立为王。

而楚宁就不一样了,楚宁对于大明和他自己实在太重要了,朱祁镇现在可以肯定,自己百年之后,肯定会获得很高评价,就算后世史书,也会对自己夸赞不已。

因为他的功绩,丝毫不逊于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猛人!

而且楚宁对他的改变也不是表面上的那点,正因为楚宁的出现,朱祁镇的眼界开阔了,他也对治理好这个国家更有信心了。

正因为这样,现在不管那些人怎么抹黑楚宁,不管那些人怎么诋毁楚宁,朱祁镇都不放在心上,他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回楚宁!

一旦楚宁回来了,那些所谓攻讦、诋毁,根本就不是说什么大事!

所以现在的朱祁镇一门心思就是找楚宁,曹鼐等人就是知道这个原因,才没有劝谏朱祁镇,甚至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朱祁镇。

比如尽量少拿朝务打扰朱祁镇,现在朱祁镇这么说,那就是说朱祁镇已经从之前的疯狂中逐渐醒悟过来,开始把眼光放在大明的治理上了。

至于朱祁钰的替换,其实朝中早就有了规划,只是当时制定的计划,是从望海城或者吕宋城找人替换朱祁钰,但是现在看来,朱祁镇有了新的想法。

派人去,就是要跟着朱祁钰学习怎么镇抚倭国,这可以看出,朱祁镇对朱祁钰在倭国的表现很满意,不然他不会这么做。

其实,朱祁钰的政治水平丝毫不比朱祁镇差,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中,他治理下的大明要比朱祁镇时期好不少。

加上楚宁给朱祁钰留下的治理方略,让朱祁钰实行起来,更是如鱼得水,所以才会取得如此好的成绩。

现在京城以及大明北方不少地方的粮食,都是从倭国转运过来的,这其中还有振兴集团的功劳。

振兴集团旗下的海运公司,一项业务就是从倭国将那里的银锭、铜锭运回大明进行在加工。

比如铜锭经过加工之后,就会直接送到户部的铸币厂,进行铸币。还有一大部分直接运到振兴铁厂,制造各种武器。

还有一项,就是从倭国转运粮食,虽然不多,但是支应几个州府的用粮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京城的粮价一直稳定在一个很定的价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海运的兴盛。

让京城等地摆脱了对大运河的依赖。

在以前的时候,因为北方产粮的不足,加上京城周边的粮食产粮不足以支撑消耗,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南方经大运河向北方运粮。

这让原本就运力不大的运河,消耗了大量的运力满足京城及其周边的粮食需求,让许多货物不能从运抵京城。

现在情况却得到了不小的改观。

因为海运的兴起,大运河不再是主要的运粮途径,尤其是占城、安南、倭国等地的粮食,都是通过海运,直接运抵大明北方的。

而大运河,也并没